青岛李沧区院士港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李沧区院士港之前的烂尾楼。
前几年,青岛市李沧区李家上流社区建了近20万平方米的商务楼,本意想做总部经济,没想到愿意来的企业寥寥无几,造成绝大部分楼宇闲置,成了“烂尾楼”。
总部企业需要的是商务黄金地段,要高端热闹、环境优、配套齐。李家上流虽属城区,但与青岛南部沿海的核心区相比,吸引总部企业的劣势是很明显的。是定位不准导致了烂尾。
地处青岛北部的李沧区比南部城区经济总量少了一半,要快速发展,须打破常规。中心城区空间有限,须依靠高端人才,院士就属于人才的塔尖,院士背后都有一批博士、有一批研发团队,有主导性的研发项目。可否建一个“院士港”,让全球最高端人才在这里集聚和流动。
“烂尾楼”变身“院士港”的火花由此迸发。经过充分论证,李沧区建设“国际院士港”的计划逐渐清晰起来。院士团队的主要工作是研发,需要闹中取静,需要良好配套和优美环境,还需要有学术氛围。这片楼周边有中国海洋大学等多所大学,还近临世园会,紧靠李村河,符合条件。
院士聚集改变李沧
直到20世纪90年代,李家上流社区还是李沧区最贫穷的村庄之一,人均收入不过六七百元,日子过得很艰难。
在村支部书记李存业的带领下,村里发展起了集体经济,随后又借助李沧东部大规模规划开发以及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的机遇,实现经济水平从低到高的转变。然而,经济虽然上来了,但不论是从区域位置还是从发展程度看,这里仍是老青岛人印象中的“落后区域”。
事实上,这种心态不只存在于李家上流,从李沧区全区范围看,由于区域位置偏北,比青岛南部沿海城区的经济总量少了一半,在不少人心中,李沧区“虽有主城区之名,却无主城区之实”。
引进一个院士,带来一个团队,落地一个项目,带动产业优化。
事实上,院士们集聚李沧区,不仅让该区看到了培育千亿级产业链的可能性,而且随着越来越多院士的到来,王希静还提出了“院士进社区”的设想:
“院士和他的团队都是高端人才,今后我们还要组织院士专家进社区、进校园,通过举办院士论坛、开讲座等多样化的形式,让院士充分接地气,形成创新的集聚效应,让创新思想在这里汇聚、交流、碰撞、融合,创新成果源源不断地涌现。”
以上内容参考:科学网-记全国首个院士集聚园区青岛国际院士港
以上内容参考:青岛新闻网-青岛李沧区:"烂尾楼"变身"院士港" 培育千亿级产业链
多重随机标签